查看原文
其他

《治理研究》2022年第3期文章目录及摘要

治理研究 2023-12-16


本刊特稿


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

李 实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专题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风险挑战与路径选择

朱信凯   龚斌磊


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研究

林伯强   占妍泓   孙传旺


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的路径选择

方 恺   席继轩   李程琳

国家治理


规划中国、制度中国与真实中国:发展与治理的政治逻辑

张树平

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


政府数据流动:方式、实践困境与协同治理

张会平   顾 勤

浙江现象与经验


撤镇设县级市抑或县下辖市:新时代经济发达镇的设市模式研究

吴金群   徐懿琳   廖超超

执政党治理


使命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基本逻辑、动力机制与风险应对

赵大朋

社会治理


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

郭 晔

经济与治理


组态思维下专业市场多元国际化路径

——基于7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杨志文

法与治理


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刑法归责路径

曾粤兴   高正旭




本期文章编者按及摘要



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从三个方面来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和奋斗:第一,从共同富裕的定量目标来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第二,从现实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来看,实现共同富裕要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第三,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来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政策调整,而推动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


作者简介李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感谢陶彦君对本文的数据计算和文献整理作出的贡献。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编号:21JZD019)。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风险挑战与路径选择


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投资效率以及能源供需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中国需要用相比于西方更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因而面临着技术、经济、社会等层面的更大挑战。在实现“双碳”过程中,需要面对经济、金融、社会等一系列风险,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节能降碳”这对关系,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通过构建“1+N”政策体系、发展“双碳”产业、建立健全“双碳”投资市场、加大“双碳”技术研发、协同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双碳”治理等多重渠道确保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转型风险


作者简介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龚斌磊(通信作者),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学科评议组副秘书长。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长三角地区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能、传导机制与路径选择”(编号:21QNYC05ZD)。





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绿色发展的长期需要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系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理论内涵。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是立足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同时兼顾能源低碳产业链深度融合、能源产销空间均衡、能源技术耦合发展、能源市场相互联动与政策体系协调保障的全新发展方式。面对现阶段我国在推动能源供需双侧协同转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挑战,未来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关系需要由“被动式”协同向“主动式”协同、“弱”协同向“强”协同以及“静态”协同向“动态”协同演进,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配需求”的双向驱动方式。能源系统的深度调整不仅要在量上解决能源供需错配问题,更要在产业、空间、技术、市场、制度等结构体系上推动能源供需双侧深度耦合。

关键词碳中和;能源供需平衡;政策协同;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简介林伯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占妍泓,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孙传旺(通信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1&ZD109)。






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的路径选择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积极成效,但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碳排放增长迅速、碳泄漏形势严峻、碳达峰挑战各异和碳中和任重道远等现实挑战,气候变化正日益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碳中和视角出发,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低碳合作;在“一带一路”层面推动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在全球层面提出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碳中和;“一带一路”倡议;绿色丝绸之路

作者简介方恺,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席继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程琳(通信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助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编号:22ZDA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环境足迹视角的‘一带一路’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研究”(编号:7207419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规划中国、制度中国与真实中国:发展与治理的政治逻辑


摘要中国政治的古今之变提出了现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发展与治理两大主题;由发展主题衍生出国家的规划体系建设,由治理主题衍生出国家的制度体系建设,构成现代国家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围绕着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相续形成了“向解放寻求现代”“向发展寻求解放”“向治理寻求发展”的政治逻辑,并由此生成不同的政治形态。这些不同的政治形态深刻规定着国家规划与国家制度建设两大战略的实施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从“全能型计划”到“中心规划”再到“全面规划”,从“立国制度”建设到“关联制度”建设再到“全面制度”建设,“规划中国”与“制度中国”的交汇与合流内在地衍生出“真实中国”建构问题。在通往未来之路上,“向治理寻求发展”政治逻辑所孕育的“向(人民)民主寻求治理”的政治逻辑,将引领“规划中国”“制度中国”和“真实中国”建构及其互动格局,并由此真正实现中国现代国家治理在发展基础上对传统国家治理形态和治理困境的完全超越。

关键词发展;治理;规划中国;制度中国;真实中国


作者简介张树平,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远复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编号:2015MZD00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情治’传统及其现代启示:一项历史政治学研究”(编号:2020BZZ004);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传统的现代转化研究”。






政府数据流动:方式、实践困境与协同治理

   

摘要政府数据只有在全社会各层面充分流动之后其价值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掘。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是当前我国制度确定的三种流动方式,在概念界定基础上从涉及主体及其关系、技术环境及其实现两个方面对三者的内涵进行辨析并分析它们在实践中各自面临的困境:政府数据共享的动力不足、协调成本高,政府数据开放有限、生态难以形成,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尚未形成共识、探索承受压力,进一步剖析它们遭遇的共同困境是数据权属不清、层级之间相互掣肘和流动组织不成体系。针对未来发展,迫切需要落实制度协同、组织协同和功能协同,即协同确立政府数据权属为政府数据流动提供制度保障,以纵向协同联动横向协同为政府数据流动提供组织保障,协同推进三种流动方式确保政府数据流动成体系有区分。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政府数据确权思路,为后续开展政府数据确权研究提供了理论原型。

关键词政府数据共享;政府数据开放;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协同治理


作者简介张会平,管理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顾勤,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城市推进数据要素跨界流动的协同治理研究”(编号:21XGL005)。






撤镇设县级市抑或县下辖市:新时代经济发达镇的设市模式研究


摘要经济发达镇是新时代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为消除镇的建制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刚性约束,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撤镇设县级市,并积极探索县下辖市的创新空间。从新时代市制演变的逻辑看,两种设市模式的实施条件有所差异。在政区建制、政区空间和行政单位等核心要素上,两种设市模式的内涵明显不同。可在比较优劣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锚定适用对象:撤镇设县级市适合位于母县的边界处,或处于交通枢纽、边境口岸,且大都市有一定的距离的非县政府驻地镇;县下辖市适合还没有达到县级市标准但又面临体制约束,或已达到县级市标准但为母县政府驻地的经济发达镇。

关键词经济发达镇;撤镇设县级市;县下辖市

作者简介吴金群,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懿琳(通信作者),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廖超超,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大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风险及防范研究”(编号:18BGL204)。





使命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基本逻辑、动力机制与风险应对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受到“使命型政党”类型化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具备内在的规定性和运行逻辑。使命型政党的类型化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对象,也塑造了自我革命的基本原则和鲜明特征,为研究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分析框架。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动力机制的形成和建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基因和组织品格同样存在淡化或衰退的风险。为有效应对这种风险,中国共产党应该通过不断强化政党使命的牵引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高质量的人民民主以及提升自我革命的制度化等方式来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使命型政党;自我革命;基本逻辑;风险;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赵大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研究”(编号:19BKS065)。





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出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式。从这一理论范式的思维视窗、理解系统和科学方法出发,不难看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宏观样态,包括“管控-管理-治理”的社会治理转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一轴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呈现出以建设“美好社会”为总目标、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总抓手、以“法治”为轨道、以“数字科技”为动能、普惠中国且辐射全球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郭晔,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范式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编号:21LLFXB079)。





组态思维下专业市场多元国际化路径

——基于7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摘要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市场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其中一些成为推动所在城市经济国际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专业市场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大体可分为所在城市的开放程度、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效能等外部因素,以及市场交易设施条件、交易技术水平、市场人员受教育水平等内部因素。采用fsQCA方法,对74家专业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的多元路径进行复杂前因条件组合构型分析,识别出内驱力主导型、内外合力型、外驱力主导型这三种类型的四条可行路径,可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及地方政府参考。

关键词专业市场;国际化路径;fsQCA;交易效率

作者简介杨志文,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博士研究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的义乌元素研究”(编号:19NDJC292YB);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贸易中介空间集聚、沟通外溢性与企业出口边际”(编号:72073123)。





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刑法归责路径


摘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法律治理的难点,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相对独立于自然人的智能属性。鉴于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未能脱离智能工具的范畴,法律规制的重点不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而是人工智能背后相关法律主体的行为。刑法需要把握算法这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质与核心,并以算法安全为纽带构建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主体的刑事归责路径。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上,需要厘清刑法在人工智能治理活动中的功能与定位,避免出现过度纠结于技术逻辑的证明,或将刑法功能与前置法之功能相混淆的误区。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风险;算法安全;法律体系;刑事归责


作者简介曾粤兴,法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正旭,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轻微犯罪出罪机制研究”(编号:21CFX069)。




图文编辑 | 汪真诚

责审 | 徐东涛  张震

终审 | 严国萍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